“我舍弃了保研的机会,踏入香港,开启了我的粤港十年路。”日前,在华南理工大学“青春逐梦职场系列讲坛”上,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创业人士宋奇推荐了他的创业故事。现在,他和他的创业团队以重庆小面为主打品牌的“遇到小面”估值已达1300万元。门店开张1月便卖出近万碗,并获得了200万天使投资,被大伙称之为“小面哥”。
入职麦当劳积累创业经历
宋奇出生于黑龙江大庆,爸爸妈妈皆是大学教师。高考考试后,他听从爸爸安排填报了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时期,宋奇就已在校园脱颖而出。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护跑,也任职校园社团干部,并以综合成绩1、获得了保研资格。
但2008年本科毕业时宋奇舍弃了保研的机会,选择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机械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宋奇做了四份兼职,给两个香港小学生当家教、帮人拍摄宣传短片、帮教授做私人视频。而这所有,都是为了履行“创业梦”的第一步。
为了积累更多创业经历,宋奇面试进入香港麦当劳工作,不但得到了世界第一餐饮品牌经营管理上系统的培训,还负责香港区域最繁忙的红磡火车站店的运营管理。“我当时只投了一份简历,就是麦当劳,入职后我的编号是4687”。
当身边同学为了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而选择在香港继续深造时,宋奇毅然裸辞回到广州工作,负责肯德基、必胜客餐厅的地址选择。宋奇说,目前回头看,香港餐饮百态模式的探究、麦当劳运营管理的历练、百胜餐厅地址选择开发的实践,都是为了今天创业所做了铺垫。
将实验室用品引入厨房
从麦当劳到百胜集团,宋奇不断积累着创业经历,也正是由于如此工作经验,让宋奇在餐厅地址选择、运营管理上飞速达到“国际标准”。
一个标准化做面的步骤是让毫无餐饮技术的大学生做出重庆师傅级别小面的秘诀。宋奇表示,传统重庆小面的制作,煮面放料都是凭感觉的,这种做法很难得到迅速推广。
基于这种考量,宋奇的团队采取了精确化、标准化的制作步骤,他把厨房当作实验室,通过精确地用料计算,在配料上引入量杯、油温计、天平、量勺、秒表等实验用品,让原本靠厨师经验做出的一碗重庆小面通过计算变得标准化。
考虑到广州的天气与广东区域饮食习惯,宋奇团队又将生产设施和材料搬回家,天天召集朋友试吃。“大家研发团队一天全是吃面,舌头都被辣到没味道了。”终于小面在保留重庆风味下改良成功,还推出各种程度的辣味与少麻、少蒜等个性化需要。
期盼门店能开遍广州
宋奇的创业之旅可以是波折不断。在创业初期,他的门店主要以经营传统粤菜为主,但却屡屡失败,营业额连续亏损数月。为了挽回局面,宋奇和他的团队开始改良商品,卖起了东北水饺。
“而改变的结果是,之前大家还每一个月净赔一万,改变后的第一个月就变成净收益一万。大家开始赚钱了!”盈利不久后,宋奇团队开了第二家连锁店,继续卖水饺。但新店非常快又陷入到了经营危机中。最后他们第三改良商品,定型为卖重庆小面。
现在,“遇到小面”每到饭点时就排起了“长龙”,他们的商业模式也获得了很多投资者的喜爱。开始营业3个月后便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资金,品牌市场估值达到1300万元。
至此,“遇到小面”的连锁餐厅格局已经打开,而天使筹资资金主要将用于产品研发,中央厨房打造及品牌建设。然而,宋奇并没甘于近况,他的梦想是把“遇到小面”塑造成一个民族品牌,以后有机会走出国门。
“我期望有一天,重庆小面可以像标准化的麦当劳一样开遍广州”,宋奇说。